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文学院成功举办2021年春季学期“文苑教授讲堂”首场讲座
2021-04-05 17:54  

近日,文学院文苑教授讲堂在会议中心大报告厅举行,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利民教授做本学期首场讲座。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杨主持,来自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等学院的二百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

赵利民教授以《文学经典的魅力》为题,围绕“为何需要经典”和“文学经典的标准”两个主题进行漫谈。首先,他以歌曲《在水一方》引入讲座。《在水一方》歌词取自两千多年前的名篇《诗经·蒹葭》,这是千年前的声音,却依然传唱于今,由此引入讲座的主题——经典。

随后,赵利民教授对第一个问题“为何需要经典”提出观点:经典,是古今心灵对话之纽带,是文化传承之桥梁。对于这个观点,他引经据典,做了相应的解答:一是对《诗经·蒹葭》的解读,提出经典最重要的意义是古今心灵的对话;二是对《功夫熊猫》中“寻找”这一主题的解读,表明对中华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主题和文学主题的阐释、继承和再创造的意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读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对中外神话中“英雄重生”的解读,并对东西方“太阳崇拜”做了一定的阐释,论证了经典传承的意义所在。

接着,赵利民教授对第二个问题“文学经典的标准”提出看法:思想的厚度、人性的宽度、艺术的典范。引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论语·阳货》)、司马迁《报任安书》、钱钟书《诗可以怨》、杜甫《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同时提出了人性的光辉,体现了文学经典思想的厚度和人性的厚度。又通过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以及唐诗与宋词的比较——意象与理趣,以及罗丹大师前后期雕塑的比较,体现当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不断的革新和传承之后成为经典,在形式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也体现了经典艺术的典范。

此次讲座,同学们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既提升了大家的学术兴趣,也加深了对文学经典魅力的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了解和学习经典,在走近经典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提升和发展。

文苑教授教堂系列讲座是文学院学风建设的特色品牌活动,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贯通,旨在不断促进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扩宽学术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文字:刘佳

图片:邝雅然、刘佳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2 | 管理员: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