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开幕式和主旨演讲——“拓展津派创意叙事新空间”创意写作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市写作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会议回顾
2025-11-10 09:59  

 

     2025年11月9日,由天津市写作学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拓展津派创意叙事新空间”创意写作学术研讨会暨天津市写作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天津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杨一丹主持。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百花文艺出版社及《天津文学》等多家高校与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津派文学的当代表达与创意写作的学科建构。

01 嘉宾致辞

        开幕式上,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静致欢迎辞,代表承办方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创意写作作为新兴学科,对推动文学教育改革与城市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市写作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学会近年来在津派文学研究、创作人才培养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方面的努力,提出应以创意写作为桥梁,推动“津味文化”在新时代的表达与传播。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部副部长许国斌在发言中强调,天津市写作学会在繁荣本地文学事业、打造区域文化名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随后,大会举行了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传媒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学院等单位的担任学会理事单位授牌仪式,进一步完善了学会组织体系。

02 主旨演讲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七位嘉宾围绕创意写作理论、津派文学传统与跨媒介表达展开深入阐释。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周宝东教授以《探寻经典作品深层运行逻辑:创意写作理论与实践》为题,提出创意写作不应仅停留在技巧层面,而应成为一种重新理解经典文本、再造叙事结构的思维方式。

天津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武歆以《工业叙事与乡土书写》为题,分析了天津文学中工业文明与乡土记忆的交织。他认为,“津派叙事”的核心在于既立足城市现代性,又不失民间生活的温度,体现出北方文学特有的现实质感与伦理深度。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卢桢教授在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城市文学》的演讲中指出,城市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从来都是全球文化交流与地方经验互动的结果。他比较了天津与其他城市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表现,提出中国城市文学应在全球城市文学语境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叙事位置,以地方经验回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同质化趋势。

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用源教授的报告《语体语法在写作中的运用》,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语体转换对创意写作教学的启发。他认为,写作训练应突破文体边界,注重语言的结构与节奏,使写作成为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创新。

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洁在《从“把关人”到“经纪人”:津派文学出版漫谈》中回顾了天津文学出版从严格筛选到主动推介的转变过程,提出编辑在新时代应成为文学生产的“共创者”,通过出版策划与市场链接,让津派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读者群。

《天津文学》副主编崔健以《从<天津文学>杂志(1986—2025)的三次改刊看天津本土写作风格的发展》为题,系统梳理了杂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定位变化。她指出,杂志的改刊不仅反映了文学风向的转型,也体现了天津文学不断寻求“地方性与现代性”平衡的努力。

最后,天津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杨一丹副教授以《津派戏剧的开放传统与当代转型》作报告,从戏剧角度论述了“津味叙事”的跨界延展。她认为,津派戏剧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既吸纳市井文化与曲艺传统,又能在当代表演艺术中焕发新生。这种开放的叙事结构,也为创意写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整场主旨演讲内容丰富、视野广阔,既有学理深度,又紧扣时代语境。学者们从文学、出版、语言、戏剧等多角度切入,共同勾勒出津派文学在新时代的创新图景,展示了天津作为“文学之城”在创意写作领域的学术前瞻与文化担当。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文学院地址: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兴文楼C区111|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2 | 学院邮箱:wxywsbg@t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