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 郭长保
出生年月: 1958年8月
政治面目: 中共党员
职 称: 教 授
职 务: 文学院教委会主席、工会宣教委员、 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最终毕业学校:天津师范大学
毕业时间: 1987年6月
学历情况: 研究生
学位情况: 文学硕士
主要担任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化思潮、 现代作家创作心态论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近代文化与文学
主要学术成果:
一、著作部分:
1、《历史新界面——中国各体文化研究导论》(合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年。
2、《从渐变到裂变——文人心态转型与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3、《从传统到现代——文人意识向平民文学意识的转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
4、《新文化与新文学——基于晚明至五四时期的文学文化转型研究》线装书局,2012年7月。(ISBN 978-7-5120-0582-2)
5、《从传统到现代——文人意识转型与文学思想嬗变》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6月。(ISBN 978-75171-0469-8)
二、参编部分:
1、《台湾新诗鉴赏辞典》陶本一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1991年。(本人赏析了其中余光中的《或者所谓春天》《武陵少年》《西螺大桥》《公无渡河》等诗歌。)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王国绶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三、点校部分:
1、民国笔记小说大观(第一辑)《眉庐丛话》况周颐著,郭长保点校,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四、论文部分:
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见《光明日报》2009年11月7日
2、《梁实秋文学观对新文学理念的平衡》见《求索》2010年第6期。
3、《历史的重托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见《求索》2010年第2期。
4、《论近代从“为政治”到“为人生”文学观的转型》见《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5、《从< 饿乡纪程>到< 赤都心史>——试论瞿秋白思想和心灵的发展轨迹》见《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6、《稳中求变的理性智者——胡适:理性背后的激烈》见《前沿》2010年第10期。
7、《近代文化视域中的鲁迅思想解读》见《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8期。
8、《淡妆浓抹总相宜——论朱自清散文创作风格》见《名作欣赏》2009年9期。
9、《现代白话新诗向现代主义诗歌的转型——穆旦< 诗八首>解析》见《名作欣赏》2010年第1期。
10、《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徐志摩诗歌的精神与艺术追求》见《时代文学》2010年第2期上半月。
11、《从“五四”的小说看作家创作理念的变化》见《青年文学》2010年第5期。
12、《文学转型与文人传统意识的消解》见《扬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3、《当前大学生教育的策略与思考》见《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4期。
14、《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转型》见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中旬刊)2009年第8期。
15、《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在当代中国》见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年第3期。
16、《早期工运理论宣传家沈泽民与新文学》见《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7、《寻根文学与回归意识》见《批评家》1987年第3期。
18、《魏源:中国近代人了解西方的一座丰碑》见《群文天地》2010年第3期。
19、《论郑观应务实而现实的救国思想》见《商情》2010年第3期。
20、《中国传统民居与地方民俗》见《艺术研究》1988年冬季号。
21、《鲁迅创作心态论》见《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1998年。
22、《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读梁实秋散文》见《星》创刊号,1990年。
23、《论庐隐“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见《吕梁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24、《从< 家>到< 寒夜>——巴金小说创作浅探》见《吕梁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25、《近代小说观演变初探》见《吕梁学刊》1994年第2期。
26、《论五四的小说创作》见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集《文化传播教育》1999年。
27、《论严复对近现代文人的影响》见《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8年12月。
28、《论严复与林纾的翻译对近代文人思想心态的影响》见《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五十周年文集》2008年8月。
29、《梁启超的民主思想》见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集《视域:语言﹒文学﹒文化》2004年10月。
30、《中国文化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见《中华时报》2002年11月6日。
31、《从文学观转型看现代作家创作心态》,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2、《王阳明“心学”与晚明及新文学思想的勃兴》,船山学刊,2011年第3期
33、《〈直报〉与严复维新思想的传播》,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34、《论鲁迅作品中的荒诞性描写》,名作欣赏,2011年第14期
35、《鲁迅对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贡献》,前沿,2011年第16期
36、《传统文人意识的消解与中国近代文艺思想的转型》,载《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37、《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文坛现象分析》载《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38、《中国近代叙事:从英雄人物到平凡人物》载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55周年纪念文集《问学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9月。
39、《论王韬的报刊编辑思想》,载《传播与版权》2014年11月,总第18期。
主要科研项目:
1、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传统文人意识的消解与中国近代文学文化的转型”(主持)(TJZW10-1-487)(已结项)
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基于文化创意理念的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研究”(参与) (07JZD0035)
3、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北方左联研究”(参与)(TJZW08-2-024)
教学获奖荣誉:
1、天津市级精品课 主讲人
2、天津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 主讲人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天津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