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悉多形象》,8000字,《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增刊)。 02、《〈长生殿〉与〈沙恭达罗〉》,7000字,《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03、《哈姆莱特——美好理想与严酷现实缝隙中的娇花》,收入《外国文学人物画廊》,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1月。 04、《高里奥——拜金主义与畸形父爱的牺牲品》,同上。 05、《羊脂球——保持民族气节的妓女》,同上。 06、《罗摩衍那——英雄美德的化身》,同上。 07、《金喜俊——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志士》,同上。 08、《外国文学教程》(合编), 23000字,浙江大学出版社1986年2月。 09、《外国文学史》(亚非部分)(合编), 25000字,1988年4月(该书系国家教委文科教办确定的统编教材)。 10、《沙恭达罗》,收入《外国文学名篇欣赏》,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 11、《娜拉》,同上。 12、《钦差大臣》,同上。 13、《东方比较文学研究刍议》,8000字,《国外文学》1988年第1期。 14、《仓央嘉措情歌与〈诗镜〉》,8000字,《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1、2期。 15、 《外国文化ABC 》(编委),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4月。 16、《鲁迅论翻译浅谈》,7000字,《齐鲁学刊》1988年第2期。 17、《评泰戈尔后期政治抒情诗的创作心理》,5000字,《天津社联学刊》1988年第8期。 18、《〈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中的美学》,9000字,《中国比较文学》1988年第3期。 19、《川端康成〈睡美人〉初探》,10000字,《国外文学》1988年第4期。 20、《一部被忽视的宗教经文的新译本》(译文),1000字,《文化译丛》1989年第1期。 21、《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1500字,《中国比较文学》1989年第2期。 22、《外国文学新编》(副主编),10000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 23、《比较文学研究与思维方式》,7000字,《唐山师专、唐山教院学报》1989年第3期。 24、《电子计算机用于狄更斯》(译文),1000字,《文化译丛》1989年第5期。 25、《近代外国人名词典》(编译),10000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 26、《外国文学名著介评》(副主编),15000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2月。 27、《伏尔泰的美学抉择——从〈赵氏孤儿〉到〈中国孤儿〉》,7500字,《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28、《略论〈桃花扇〉与〈熙德〉的悲剧美》,6000字,《天津剧作》1990年第4期。 29、《情书大观》(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 30、《〈桃花扇〉与〈熙德〉的悲剧美》,10000字,《艺术研究》1990年,天津市研究所。 31、《外国文学简论》(参编),14000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 32、《纯洁的情,朦胧的美——〈伊豆的舞女〉简析》,6000字,花城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 33、《〈桃花扇〉与〈熙德〉的悲剧美》,9000字,《国外文学》1990年第3、4期。 34、《中伊文学交流史断想》,10000字,《国外文学》1991年第1期。 35、《新编外国文学史》(副主编),10000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 36、《面具文化与戏剧美学》,15000字,《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中国学者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37、《伏尔泰的美学抉择》,9000字,《国外文学》1991年第2期。 38、《比较文学史》(参编),11000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期。 39、《蔷薇园》,收入《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 40、 《中日面具戏之比较》,1000字,《戏剧文学信息》1991年12月。 41、《比较文学探索》(专著),204000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42、《川端康成作品审美情趣演变轨迹》,9000字,《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3、《中外诗词欣赏》,138000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 44、《中外比较文学》(参编),35000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45、《〈吉姆爷〉探得》,7000字,《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 46、《走向世界,回归东方——比较文学十年潮》,10400字,《中国比较文学》1993年第1期。 47、《俳谐·俳句·汉俳与文化传播》,10800字,《文化与传播》,上海文化出版社1993年7月。 48、《〈列王纪〉父子相残主题探得》,8500字,《伊朗文学论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49、《泰戈尔与比较文学》,11000字,《南亚研究》1994年第1期。 50、《中越神话比较谈》,8500字,《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51、《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藏族文学》,10000字,《中国藏学》1994年第3期。 52、《东方文学史》(副主编),65000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53、《文史分科词典》(外国文学部分),30000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 54、《〈暴风雨〉和〈沙恭达罗〉的美学品格》,8000字,《莎士比亚文化艺术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8月。 55、《天津召开中国比较文学国际研讨会》,3000字,《中国比较文学选刊》1995年第3期。 56、《中外情书集萃》(编著),100000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 57、《东方戏剧——诱人的艺术》,6000字,《天津剧作》1995年3、4合期。 58、《文化传播与中越诗缘》,11000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 59、《道德风范、精神力量》,4000字,《人格的魅力》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 60、《泰戈尔象征剧美学初探》,9500字,《贵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61、《东方戏剧美学》(专著),243000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3月。 62、《东方文化文学因缘》(专著),300000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63、《外国文化史》(参编),35000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 64、《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参编),50000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2月。 65、《禅与日本作家》,9000字,《社会科学探索》1997年4期。 66、《比较文学》(参编),20000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67、《妈祖文化与天津》,7500字,《文化与传播》,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年5月。 68、《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专著),320000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69、《禅与朝鲜、日本、越南汉诗》,8000字,《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70、《外国文学史》(亚洲卷,副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71、《泰戈尔与比较文学》,11000字,《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10月。 72、《邓台梅与中国文学》,6000字,《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2期。 73、《哈姆莱特——美好理想与严酷现实缝隙中的娇花》,《语文世界》1998年2期 74、《日本汉诗及其汉魂》,10000字,《岱宗学刊》1998年第3期。 75、《歌德与世界文学》,8000字,《天津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76、《中外文学交流史》(合著),50000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77、《〈罗摩衍那〉人文精神的现代阐释》,8500字,《外国文学人文精神论集》,京大1999年2月。 78、《〈罗摩衍那〉人文精神的现代阐释》,8500字,《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79、《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顾问,统稿定稿),660000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80、《比较文学研究跨世纪随想题读》,2000字,《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2月。 81、《切莫忘记了对东方戏剧“叙述话语”的理论透视和深层开掘》,《戏剧叙述学研究笔谈》(二),1000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82、《东方戏剧叙述学刍议》,4500字,《文化?传播?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83、《20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编委,合著),50000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84、《吉姆爷》,8000字,《20世纪百部外国小说名著赏读》,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85、《歌德文学的“东方性情结”》,14000字,《与巨人对话》,华文出版社2000年1月。86、《外国文学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87、《印度两大史诗成因的文化意蕴》,收入《印度文学文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88、《印度两大史诗成因的文化意蕴》,《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89、《真实与荒诞的变奏曲——赫达雅特小说的美学意蕴》,《国外文学》2000年第4期。 90、《歌德文学的东方情结》,8000字,《东方丛刊》2000年第4辑。 91、《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参编),10000字,曹顺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92、《比较文学通论》(专著),380000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93、《季羡林东方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学术思想探微》,10000字,《季羡林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乐黛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94、《东方文学史》(主编),576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95、《外国文学中情感与义务主题辨析》,8000字,《沟通与超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7月。 96、《东方文学交流史》(专著),362000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97、《〈云使〉、〈室思〉中的“云”意象》,8000字,《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5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3月。 98、《朝鲜戏剧艺术与中国文化》,8000字,《戏剧艺术》(戏剧艺术核心刊物)2002年第2期。 99、《古希腊戏剧与中国》(合著),150000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100、《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250000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101、《新世纪比较文学发展的新趋势》,《回顾与展望——2002年天津市社联学术信息交流会发言摘要》,《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第2期。 102、《“杜兰铎”的影响与接受》,《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3期。 103、《世界文学简史》(参编),30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104、《接受美学对比较文学的浸润》,9000字,《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05、《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藏族文学》,10000字,《中印文学比较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7月。 106、《比较文学实践性探议》,8000字,《阐释·比较·思考——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论集》,军事译文出版社2002.9。 107、《“东方文学”专家谈》,2000字,《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08、《日本汉诗及其汉魂》,10000字,《唐都学刊》2003年第19卷、第2期。 109、《新编文学史知识词典》(参编),25000字,刘安武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 110、《中阿跨文化接触的足音》,8000字,《苏东学刊》2003年第2期。 111、《〈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与中国文学的共鸣》,《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12、《史论结合 中西合璧——读傅修延的< 先秦叙事研究>》(合著)。 113、《比较文学可比性重议》,《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72页。 114、《中国翻译文学的文化况味》,《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月,第212页。 115、《泰戈尔政治抒情诗深度解读》,《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六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1月,第88页。 116、《日本“能乐”的叙事内涵》,《北研学刊》创刊号,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2004年8月。 117、《中日文学文化交流史断想》,《世界文化》,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增刊,1万字。 118、《卡塔卡利舞剧的叙事诉求》,《外国文学研究》,2005.1,9千字 119、《中国比较文学泰斗季羡林---季羡林比较文学思想论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4月 120、《朱维之先生与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4月 121、《译坛盛事:季羡林与梵文〈罗摩衍那〉》,《视域:语言·文学·文化——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集》,2005年5月 122、《中国翻译文学史》(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23、《简明东方文学史》(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24、《刘安武先生与印度近现代文学翻译》,《南亚研究·2005年增刊》,2005年12月 125、《印象:东方戏剧叙事》(专著),昆仑出版社,2006年3月 126、《比较文学与东方文学》(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 127、《日本歌舞伎的叙事分析》,《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东方文学》,2005年12月 128、《旅美派作家流散写作的美学意蕴》,《东方丛刊》,2006年5月 129、《< 摩诃婆罗多>分合论主题》,《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3月 130.《纵横自有凌云笔——朱维之比较文学思想论略》,《< 圣经>文学与文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31.《东方比较文学之我见》,《东方文学研究集刊(3)东方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2007年11月版 132.《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成因考论》,《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六期 133.《当前中国比较诗学研究面面观》,《燕赵学术》,2007年10月版 134.《< 王向远著作集>第二卷解说》,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135.《越南汉诗与中国禅》,东方丛刊,2008年12月 136.《季羡林与东方比较文学》,《凡人伟大——中外学人眼中的季羡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0月 137.《季羡林先生与文学文化传播》,《澳门人文学刊》第二期,2008年4月 138.《百岁老人的道德文章》,《我这一生.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6月 139.《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库切.序》,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年7 140.《外国文化史》(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141.《外国文学史》(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142.《垦拓与建构的大趋势——中国当代比较文学三十年》,《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143.《玛卡梅:从艺术到文学》,《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144.《新时期外国文学史教学的思考》,《外国文学史教学和研究与改革开放30年》,北大出版社,2009年6月 145、比较文学研究重返文学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7-12 146、中印古典戏剧叙事对话点滴,南亚研究,2011年第4期 147、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二则,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48、中蒙文化文学关系述略,东方文学研究集刊,北岳文艺,2011-6-1 149、奥尔罕·帕默克在中国(英文),亚洲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5-1 150、比较文学本科生教学的四个维度,《比较文学教研论丛》第二辑,2011-9-1 151、重读泰戈尔与世界主义,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2期 152、《红楼梦》研究的主题学视角,红楼梦学刊,2012年第2期 153、解析加拿大多元文化,天津日报,2012年2月27日 154、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第4期 155、“澳门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化艺术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2月。 156、《读者益友》,2009年4月,卷首语。 157、天津师大报,季羡林散文文章。 158、“外国神话史诗民间故事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4月,主编。 159、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多维视野中的印字文学文化”,阳光出版社,2010年6月,刘必武。 160、《简明比较文学原理》,北大出版社,2010年7月,28万字。 161、《中国当代比较文学三十年——寻找文学恢复点》,《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1万字。 162、《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所认识的季羡林先生”。 163、汉英双语《中华文化概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编委,天津外语音像出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164、《20世纪东方文学与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 165、《天雨曼陀罗》、《一花一世界》,师大报,2011年5月16日。 166、《埃及当代作家在中国》,首届埃中语言与文化论坛论文集,2012年1月。 167、“谭云山和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大学生GE阅读(第8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168、《天津文学史》新时期卷,第七章第二节,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6000字,朱维之。 169、《季羡林与东方比较文学》、《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1年12月。 170、外国戏剧经典文化诗学阐释,29万字,201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71、“阿契贝及其殖民批评”,《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第2期,于彬,孟昭毅。 172、“谭云山: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澳门文献信息学刊(第6期)》,ISSN 2077-1479。 173、《简明东方文学史》(修订版),孟昭毅,黎跃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174、《泰戈尔与比较文学》,《中国学者论泰戈尔》(上),姜景奎主编,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2011年12月。 175、“印度三论”,《大学生GE阅读》(第9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176、“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的终生遗憾”,天津晚报2012年11月7日副刊,7600字。 177、《禅与朝鲜韩国汉诗》,东亚人文第11届国际学术大会(东亚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010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