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前沿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应邀为我院研究生作学术讲座
2024-04-22 15:12  

2024413上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应邀来到文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以文学经典的生命体悟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赵利民院长主持,卢翎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朱建国老师与谈,文学院生一起聆听。

刘勇教授首先谈到了高校的历史与学科发展的关系。他深情回忆了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现代文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起点,并关注到文科发展的当下,提到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值得每一位文学研究者深思:文学如何安放的问题。





 


 

讲座中,刘勇教授着重阐发了“何为经典”以及“为何阅读经典”等问题。他认为经典是“不读而还是经典”的作品,经典的艺术价值并不取决于读者的多少,而在于它本身的艺术水平。刘勇教授结合托尔斯泰、爱丽丝·门罗、鲁迅、冰心、萧红等作家作品,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文学以何体悟”以及“文学何以体悟”,以期待研究者与写作者之间的灵魂对话,领会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哲学。正如俄国谚语“读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看出来的”,刘勇老师提到“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读不读《红楼梦》,读不读鲁迅,也是可以从脸上看出来的”刘教授旁征博引,中外汇通,在世界文学的坐标系中阐释文学经典所带来的生命体悟,并语重心长地提醒在座的同学:不读闲书的民族是危险的”,而文学是最大的闲书,要多读经典

 

 

 

 

 

 

与师生的互动环节中针对在座学生提出的“个人经历与作品解读之关系”的问题,刘勇老师余华作品为例进行了生动的解答。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认为自身之所以对《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中“非血缘关系”的独到理解是源于其对“情缘重于血缘”的生命体认。讲座结尾,刘勇教授再次重申:文学没有规律,生命体悟是文学的本质。

讲座最后,卢翎教授对讲座内容做了简要总结,并再次对刘勇教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整场讲座内容丰富、金句迭出,刘勇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解频频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让在场师生深受启发。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062 | 管理员:李磊